不到深山,怎知茶色如許
- 2019-08-10 13:11:00
- 魏辛夷 原創
- 6238
本文是信陽農林學院茶學院學生魏辛夷的實習筆記。魏辛夷是該學院2016級茶文化與營銷班的學生,2019春茶季,在四望山茶農傢實習一月有餘。本篇筆記,從一箇茶專業學生的角度、從一箇外鄉人的角度,觀察和審示 信陽毛尖生産銷售和文化傳承。
爲期一箇月左右的春茶季實習在不知不覺中結束瞭,這段深入茶鄉去接觸信陽毛尖生産的經歷旣難得又難忘。
細細思量,這一箇月我看到瞭什麽、收穫瞭什麽,又頓悟瞭什麽?
一、茶不光是我們盃中的香茗,更是茶農風塵僕僕的辛勞
我不是信陽人。作爲一箇非産茶區的人,我到山上後第一次感覺到茶葉是農産品,而且是最勞心勞力的季節性農産品。
茶農們除瞭生産茶葉,還要負責接待買茶的客人、銷售茶葉,這其中各種各樣的瑣碎事唯有親歷纔能知曉。
雖説許多茶農都能把自傢當年所産的茶銷完,但是不少茶農的品牌意識非常薄弱,他們可以做齣好茶,卻沒有找到更好的銷售渠道,隻能把茶葉像售賣棘手的農産品一樣齣售。
我在實習期間去瞭何傢寨,非常有倖地嚐到瞭一款原料優質但做工有點問題的茶葉,看到瞭惜茶愛茶之人對這款茶的惋惜。偶然得知何傢寨有部分茶園已經荒蕪瞭,雖未能見到,可還是讓人覺得十分可惜,不知道還有多少得天獨厚的茶因無人管理而荒蕪,從茶葉變成普通的樹葉子。
做茶是如此艱辛。實習期間,我體驗瞭幾次上山採茶,深刻體會到信陽毛尖的採摘難度不是一般的大。有在外地實習的衕學説當地人一天可以採十斤左右,之前年年在南方採茶的阿姨也説毛尖是她採過最難採的茶,極其熟練的採茶工一天最多隻能採到四斤左右。我們在4月16日去瞭一片沒有經過人工管理的山上,採瞭些在林間肆意生長的茶,沒想到採得那麽大的茶竟齣乎意料的好喝,沒有澀味,盃底蜜香明顯,生津不斷。
其實,除瞭茶葉加工的辛勞,還有許多工作是我們沒有看到的,修剪、除草、治蟲等等耗時耗力的茶園管理隻爲一季春茶。因此,在許多人看來,擁有幾片茶山應是可以所穫頗豐的,然而有茶山的茶農們卻不以爲然。隻有他們自己知曉茶園管理和茶葉製作的辛苦和疲心竭慮。
二、茶生長在教科書裡,更生長在無限豐富的土壤和掌心裡
之前上茶山,除瞭滿眼的碧色和綿延的山,我沒有怎麽關註其他方麵。深山的實習讓我對信陽群體種和福鼎大白有瞭更深的認識。老闆的講解也讓我知道瞭什麽纔能稱得上“上者生爛石”,也對生態優良、生物多樣的茶山有瞭稍明確的理解,茶行間的土質疏鬆,礫石衆多,落葉堆積,土壤腐殖質豐富。這些,加深瞭我對課堂知識的理解。
但更多的,是超齣課本之外的眼花繚亂。之前自己很想找一箇特彆符閤信陽毛尖國標的地方實習,然而這次在深山的經歷讓我對信陽毛尖有瞭新的認識。老闆傢裡的芽葉做的是拋條的,這與我之前所接觸到的“細圓緊直”的毛尖外觀上差彆很大,沒想到看起來“野性十足”的茶用開水衝泡後竟那麽驚豔,沒有想象中的苦澀,甜度很高,我在這箇過程中居然喜歡上瞭這符閤茶之本色的製作工藝。或許以前的信陽毛尖是不分等級,沒有刻意追求外形的吧。我想,雖然作爲一款名優緑茶,信陽毛尖外形應具備較高的辨識度,但這併不意味著要爲追求細緊的外形而捨棄好的口感。
在我淺顯的理解裡,茶葉市場大多時候是由茶商們主導的,這也是導緻茶葉市場混亂的原因之一。前些年的“榦茶細緊、毫多,湯渾”是好茶,到如今又有瞭更多樣化的對“好茶”的解釋。但茶葉作爲最終要入口的産品,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茶客重口感勝過外形。
我以前也沒有特彆明確的“清湯”、“渾湯”概念,實習前就聽聞浉河港這邊的茶都是渾湯茶,可我老闆卻做的是清湯緑葉的毛尖,的確覺得“清湯緑葉”纔是緑茶的本質特徵啊。不知道是不是因爲在實習期間接觸瞭那些多得令人髮指的茶毫,現在喝到白毫超多的信陽毛尖茶就覺得吞嚥睏難,彷彿白毫卡瞭喉嚨一般。
更有趣的是在茶山不被接受的用八十五度左右的水衝泡細嫩的信陽毛尖,因爲根本沒有晾湯這一説。開水直衝更能檢驗茶葉品質,也更符閤信陽人對口感和香氣的要求。所以當從外地來此學習的茶藝師問我用多少度的水衝泡更好時,我隻能説開水衝泡也沒毛病……這箇問題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拿一套標準去衡量所有茶纔不可取。直到那時纔知道自己所學淺薄,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三、茶是老茶人傳承的事業,更是新茶人無限創新的未來
茶區似乎都麵臨著傳承無人的窘況。畢竟在當下,管理茶園仍舊需要人們麵朝茶山背朝天的辛苦勞作,雖説已經有許多人選擇瞭機器製茶,但還是有機器不能比擬的工序需要手工完成。況且卽便是全機械化製茶,仍舊需要製茶技術高超、經驗豐富的人來把控,而這些技術併不容易掌握。因此,也不難想象生在茶鄉、長在茶鄉的年輕人願意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而不想迴到茶山、迴到父輩的生活。
正因如此,我很欽佩我的九零後老闆和他的朋友,他們靠自己的所學所得去爲信陽毛尖開闢道路,讓許多從北方來購茶的客人看到瞭信陽毛尖原産地的魅力,不懈追求茶葉品質。
在他們身上,沒有偏執和固執,他們願意去比較、探討、改進,隻爲做齣更具特色、更抓人味蕾的信陽毛尖茶。我從他們身上看到瞭原産地茶人的使命感,不過更多時候,感受到的是他們髮自內心的熱忱,所以總覺得信陽毛尖會大有可爲。
茶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茶人競摺腰!茶都複興,還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