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族谱史载《清河郡-世珂堂》
- 2016-11-22 14:05:00
- 老张家 原创
- 36973
1、源流
张姓是中华民族姓氏之林中的大姓之一。有“九陈十八张”之说。据史籍载,张氏始祖黄帝。得姓祖张挥。唐《元和姓纂》上说“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
另据明嘉靖张浚纂修《张氏统宗谱得姓郡望》称“吾张氏得姓者,自轩辕黄帝,妃彤鱼氏之子曰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国于青阳,后改清河郡,此张氏之由,而望清河郡者独最,”弓正,官名,也是弓长二字相合,正是张字。此后,挥的后代世居清河流域。据2002年4月《大河报》报道,张挥的墓在濮阳。题目是《阳春三月好祭祖,满城尽是张姓人》。张挥墓占地1338亩,1998年始建,投资1000多万,已建成森林公园。近年来,世界各地张氏后裔清明节在此祭祖。
张氏得郡望于清河,始兴于汉,全盛于唐。汉高帝四年(前203年)置清河郡,因境内有清河流经而得名。治所在青阳县(今河北清河东南)。 元帝以后辖地在河北清河,枣强,南宫,山东临清,武城,夏津,高唐,平原,河南濮阳部分。属冀州。
汉代,张氏是天下大姓之一。张氏在汉朝廷任宰相就有十多人。留侯张良长孙张典,汉文帝时为清河太守,后封清河郡公。其子张默任御史大夫。默之子张全任景帝时大司马,世袭清河郡公。张典首迁地,清河郡里仁乡的张姓遂成郡中第一大族。郑樵《通典》上说此地张氏“一宗万室,烟火相连,比屋而居。”张禹,河内郡轵县(济源市东)人,祖先清河,历任和帝殇帝安帝三朝宰相。他在给太子刘骜当老师讲授经典时,以《鲁论》为基础,参考《齐论》,合二为一,称《张侯论》。 汉灵帝时刻石经为蓝本,流传后世。这就是今天通用本《论语》。《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载:“清河东武城张氏,本出汉留侯良裔孙张歆(东汉桓帝建和三年拜相),歆弟协,字季期,卫尉,生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 张岱的曾孙张幸在曹魏时任青州刺史,封陆候。幸之曾孙彝,传四世有文禧,文瓘,文琮三兄弟。
自此清河张姓在唐朝声誉又起。文瓘任唐高宗宰相,以为政清廉,执法公平严明称著当朝。瓘生四子,潜,沛,洽,涉,均以官高爵显著称。潜任魏州刺史,沛为同州刺史,洽为卫尉卿,涉是殿中监。兄弟四人官位都在三品,年俸都在二千石以上,加上乃父宰相之俸,父子俸禄过万石,世称万石张家。文琮官居礼部侍郎。他的三个儿子戬,挹,锡,也是名显一时。戬为江州刺史,挹任郎中,锡在武后,韦后时两任宰相,其名望几在伯父文瓘之右。 张九龄,韶州人,祖先也是清河的,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4年)拜相。他是汉留侯张良裔孙寿张县张公艺(百忍)的六世孙。《唐诗三百首》开篇第一首是张九龄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2013年世界张氏总会第六届恳亲大会祭祖大典,在广东韶关举行。汉唐的鼎盛,华夏张氏的贡献不言而喻。
张氏 常用楹联:
清河世泽、唐相家声;两铭门第、百忍家声。
九世居后添吉庆;百忍堂前有泰和。
义和广堂五十代流风未斩,忍耐传家千百年善政永留;
九世共箕裘五十代河山共寿,累朝颁纶孝千百年雨露长新
横批:雍睦熏蒸 品冠三唐 三朝旌表 百忍义门 九世遗风
2、修谱
清河郡--世珂堂《张氏宗谱》,始创于清朝嘉庆14年(公元1810年),由该支十世祖张藻(贡生)创编。原谱保存完好,封面写有“清河郡--世珂堂”字样,有序言,弥足珍贵。二次重修是同治13年(公元1875年)。光绪15年(公元1890年)三次添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四次增修。续修谱都保存完好。第五次修谱是1999年。该支五世祖张如芹于清顺治17年(公元1661年)参与第四次编修《信阳州志》。六世祖张宰于康熙29年参与第五次编修《信阳州志》。九世祖张大成于乾隆14年(公元1750年)参与第六次编修《信阳州志》。该支《张氏宗谱》与《信阳州志》所载张氏人物,事迹等应该是信史。另外,还有记载下来的铁钟铭文和实物石碑文,所记该支张氏源流,人物,事迹等亦是信史。
五世世系:
1世,千春;2世,东晓、东暑、东晖(出祀);3世,君容、君美; 4世,进臣、进福、志宦、志明、志官; 5 世,大荣、大仁、论、语、有德、本、月、辛、光、仲、仁、庚、俊。
1世,万春;2世,东晖(承祀);3世,桥;4世,三纲、三极、三凤;5 世,如芝、如蕙、如葵、如兰、如芹、如茝、如蓁、如芷、如药、如菊、如荷、如茂、如芸、如蘅、如荃、如菘、如蓉
六十字派:
春东桥三如 文奇可大天 应全培(守)世(宗)德 敦厚家自兴
芳筠秉业茂 唯善振凌云 继启承远志 明哲冠经纶
学达增仁礼 高尚广树卿 国强品贵立 公正定乾坤
该支张氏另有一支,因历史原因从第六世如葵子启宸起,另立字派,另编宗谱。其后裔在1992年早于总支编修宗谱。其字派是:
国元明相 万世永芳 书能启家 自古挥扬 君臣同庆 泽发宏运
金银富贵 树青林森 祖业兴旺 山高云阔 龙凤吉祥 裔联九洲
两支世系对照:本支:
5世,如葵;6世,启宸、宰、宇;7世,宇生子廷;8世,廷生子宗礼; 9世,宗礼生子大有、大夏、大智;10世,大有生子观,大智生子兴、旺;11世,观生子学恺、学礼,旺生子学荣;12世,学礼生子见、作,学荣承祀作;13世,作生子培友、培富(培字辈); 14世,世(宗)字辈;15世,德字辈;16世,敦字辈 ;17世,厚字辈 ;18世,家字辈 ;19世,自字辈 ;20世,兴字辈。
以上引自老谱如葵世系,另有记载:启宸,贡生,配刘氏。宰,拔贡,出祀。宇,庠生,配代氏。大夏,廪生。《信阳县志》亦有宰启宸名讳。
另支世系表是这样:
5世,如葵、如芝、如会(如蕙)、如太、如勤(如芹)、如成(可能是如茝); 6世,宰、冠、恒、义辰(启宸名讳的传说之误);7世,元成;8世, 应奎、建选;9世,启文;10世,建安、会安、光前、裕后、行书(其裔称老五门,建安 老长门);11世,建安生炳、桐;12世,炳生文亮;13世文亮生铣、键、柱、英;14世,铣生济川、济德、济云;15世国林(字派“国元明相”开始“国”字辈);16世,国林生元富。该支张氏1999年修谱时已传21世。
3、迁居
清河郡--世珂堂该支张氏祠堂有两处,其一,在信阳县五里店乡牌坊村钟山埠张家大湾,其二,在信阳城西冯家庄(今董家河)集镇上。两处祠堂均毁于日寇侵略,是日军轰炸毁掉的。据钟山埠张家祠堂铸铁钟铭文记载(鉄钟亦毁于日寇侵略),该支张氏祖籍钟山埠,铭文上的时间是大明宣德年间(1426年)。钟山埠在古时候是一处水陆码头,称为埠口,很是繁华。后来演变为中山铺。《张氏宗谱》载该支一世祖张千春,万春兄弟俩居钟山埠张家大湾。千春,万春公的墓俱葬张家大湾白鹤沟。二世祖东晓,东曙,东晖兄弟三人。东晖公大约在明嘉靖年间迁居城西冯家庄。东晖和三世祖桥公的墓都葬在浉河港乡凤凰地。据三世祖桥公在八十多岁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9年)自撰碑文上所说,“余籍居信阳州数十世后,先以耕读衍家,传至余。”先祖以上有“数十世”,按20世算,也有400年,可上溯至公元1200年。那是南宋中期,金后期,元初,一个战乱时期。
自张东晖迁居冯家庄后,张氏后裔分居信阳城东,城西两大块。东晓、东曙公后裔多以钟山埠为中心,散居在今平桥区五里店乡,黑马石,平桥镇,罗山县南杆,青山,浉河区东双河等地。东晖公后裔以冯家庄(今南湾湖)为中心,多散居在浉河区董家河,浉河港,谭家河,游河,吴家店,南湾,彭家湾,市内和平桥区明港,长台,平桥镇等地。新中国后,分布全国各地。
4、继世
“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是广受人们喜爱的一副对联。清河郡--世珂堂该支三世张桥公在自撰碑文中亦称“以耕读衍家”。在大明社会安定之后,张家祖先辛勤耕作,稍有积余,就供子弟读书。据《张氏宗谱》和《信阳州志》记载,该支张氏在明清两朝,举人,进士累代迭出,庠生,监生,贡生多多。
清河郡--世珂堂该支张氏二世东晖公,三世桥公,四世三纲公,五世如蕙公,四代官至太仆寺正卿(三品)。五世映宿大明万历戊午科举人,如芝,如蕙兄弟天启辛酉科同榜举人。映宿,如芝公崇祯辛未科(公元1632年)同榜进士,如蕙崇祯甲戌(公元1635年)科联翩进士。其后世传说所谓“一榜三进士”。 映宿公静海知县,死于崇祯十四年,张献忠陷城。如芝公历教授,国子监博士,主事,员外郎,郎中,安庆府知府。历官多善政,潜心明理。著有《四书主意》诸书行世。其墓茔在城西车云山南麓。二进士如蕙公历户部主事,员外郎,兵部郎中,擢河西钞关,升江南寿颖道,晋秩太仆寺正卿,有清介声。首创谱上有一篇“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诰封其妻胡蔡孟何氏为恭人的抄件,是馆阁体小楷。其墓茔在城西大尖山西麓。十世绶佩公,字晏亭,号申甫,东双河北响山人。乾隆癸酉科举人辛巳科进士。充八旗官学教习,授云南蒙自知县,署胡琏书院掌教驸马公授业,所至有政声。有《易经注》二卷已刻行世,今佚。其《羲里睡余易编》,信阳师院古籍研究所有存。明清两朝历时625年,信阳共有进士61名,平均每年一人。考进士,须是举人资格,一般每三年一考。河南省在明清朝通常中试率在10名上下,清朝曾经连续三科只有5名,最多一科19名。有人统计后说,进士是平均每年进河南省前三名者。可见信阳在明清朝的教育排名还是很靠前的。
张如芝公是明朝国子监博士,绶佩公是清朝八旗官学教习,应该是当时国学大师级人物。有人说,随便找一个明清时的举人,放在现在都是国学大师。张如芹,五世,顺治岁贡,如芝如蕙胞弟,宣城知县。州志上说他“文章世家,名重一时。且孝友谦谨,攻苦下帷,胸富五车,运悭一第。以恩莅任宣城,兴利除弊,吏畏民怀,两台首荐卓异,奈劳瘁过多,大业未竟周星,以疾卒于署。官守乡评,无愧召杜,人咸惜之。”(西汉召信臣和东汉杜诗相继为南阳太守,二人皆为清官,世人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张宰,六世,字合一,如芝承祀子,康熙庚午拔贡。
张冠,如蕙长子,恩贡,江西会昌知县。
张察,如芹次子,康熙岁贡。
张启宸,字震一,如葵子,康熙岁贡。
张治,映宿侄,康熙岁贡。七世以下,举人有五位。
张鹗荐,九世,雍正乙酉科。
张绶佩,十世,雍正癸酉科。
张应垣,十一世,乾隆甲寅恩科,陆凉州知州,奉直大夫。
张培金,十三世,道光壬午科举人,湖南麻阳,桂阳等县知县。
张培中,十三世,道光己酉科举人,山东河工县知县。康熙后期往后不完全统计,贡生监生有46位。
张有恒,八世,(鹗荐父)云南知县。
张本说,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9年)府学贡。
还有张政传,张名传,张景栻,张从试等6位。九世祖张大成等8位。十世祖张藻等10位。十一世祖张应台等17位。十二世祖张全照等4位。十三世祖张守成。无捐贡,捐监。庠生(秀才)数量更多。
由此可见,该支祖先在明清朝很重视子孙教育,修谱的先辈把庠生以上的“学历”皆注明于旁。过去有个说法,秀才见县官不下跪,在社会上很受尊敬。该支张氏十世以前的祖先们,通过科举入仕,还是为当时的封建社会做出过一定的贡献的。十一世后仍有二十多位进国子监学习,他们无疑是当时的优秀者。但是时至清末,国运衰颓,扩而广之,后几代用国学武装起来的华夏祖先们,已经应对不了变化太快的世界,西方列强已靠工业科技强大起来。贫弱落后就要挨打,清帝国大厦已难扶难撑,坍塌难免。
5、先贤
清河郡--世珂堂该支先祖有多人载《信阳州志 人物 德行篇》。谨略举一二。张桥,居冯家庄,历任太医院院判吏目信官,太仆寺正卿。退休后隐居乡里,性淡泊,乐善好施,一生义行极多。是乡饮酒礼大宾。据大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3年)自叙碑文曰:“余性僻土物,甘淡苦,兢兢以不类成训惧用,是辛勤中所博钱谷,亦觉为长物者,施之寺观十之二,施之乞丐十之五,施之桥梁十常八九矣。迤州而西,环店(冯家庄)之四路,一木一石,姑且无论。即艰大之役,若出力外,亦惟是强勉而后即安。足之所践者,或知有余,然余岂敢以是市知哉?窃以天地之财,自有定数,独藏之只成兔角,公置之可免神瞷。况余家世积,德浅福盈谓之不祥,余何敢坚守此无用者,为子孙累为祖宗羞乎!计石桥9座,砖桥2座,小沟小桥不在记录。”行路之人,至今艳称之桥官。与妻陈氏俱年近90方没。有子四,长三纲,宁夏镇抚司镇抚,授安远将军,太仆寺正卿。孙14,如芝如蕙进士,举人贡生多多。 张本说,八世,贡生,桥公五世孙。弱冠郡庠生,食廪饩,有文声。康熙戊戌应岁荐。授林县司训,辞弗就。为人春和静穆,无疾言遽色。与人无面抵,亦无浮谀。胸有泾渭。其叔父玿早亡,奉祖命承祀,尽哀尽礼。事嗣母叶氏,左右就养,无方内外,皆亦孝称。事闻,抚宪以“孺慕性生”旌其门。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举乡饮酒礼,延为大宾。年82卒。
乡饮酒礼,始于周,盛于明清。每年正月初一,十五举行隆重仪式。由儒学官正堂,教谕(正八品)统筹,经费出自官钱。邀请当地身家清白,平行端方,齿德俱尊,守礼无失的耆老乡绅参加。至仕者称大宾,年高德重者称僎宾,年稍长德高者称介宾。一般统称乡饮宾。其人选由儒学官发动公举,层层推荐,考选,经地方官审核三代,逐级上报省督核准,再由府州县儒学发给执照或叫学约。空缺后递补。有过失者除名,连带举荐者受处分。优秀者上报礼部,由地方官旌表其门,或奏请皇上赏顶戴荣身。
由于战乱,清河郡--世珂堂该支先祖传下来的著作诗文集极少,只在信阳州志人物传上见到一些篇目,艺文志上见到几首诗,极其珍贵。
如前所叙, 张如芝著有《四书主意》。 张绶佩著有《中庸图》,《易经注》2卷,《羲里睡余易编》。宰公有诗一卷。 张培中有诗一卷。其长子葆真有《忆莼山房集》。三子葆荃著有《说梦轩诗钞》。季子清运著有《蛰园艺稿》,《一碧山房诗钞》,《词草》等若干卷。 据《信阳州志人物志文学卷》载,张宰,字合一,康熙拔贡,性倜傥,喜为诗。尝游金陵,登采石谪仙楼,拈毫和壁间韵,淋漓挥洒,豪气不减青莲。所交皆天下知名士,均相与往来唱和。所作诗信阳流传颇少,略载于杨笠舟《中州诗钞》,密县钱九韶《河岳集钞》。信阳刘海涵检抄汇存,辑为一卷,固始吴晋昌序其诗,以为“清新俊逸,擅庾,鲍之专长;雄浑老成,踞高,参之最胜。”又曰:“人能重诗,非诗能重人。合一以光明俊伟之品,与倜傥磊落之才,一把臂而知其非凡人。余非徒以诗重合一,乃以人重合一也”。 张培金,字长庚,道光壬午举人。能文工诗,有声艺苑。著有《望山诗钞》八卷,《绛雪窗词钞》一卷。曾七度春闱不第,家贫藉笔耕糊口者三十年。其抑郁不平之气,一宣之诗。后就选湖南麻阳知县,麻署漫兴云:“时清恰好官藏拙,事简何妨昼起迟。”可见其操持。湖南用兵时,培金曾上书曾涤生,帅叹为奇才,亟欲录用,忽以疾卒。旅榇归里,别无长物,惟有诗刻板片而已。
现将载于信阳州志上张氏祖先的诗录几首。
张如芝:《报国寺松偶憩 ——帝京景物略》
可知盘躄亦崔嵬, 低照游人岁月催。 马车忙底事, 霜钟风鼓不胜哀。
森森夏日深无暑,瑟瑟秋涛上有苔。 相对梦醒阴一枕, 松边僧梵散经台。
张宰:《秋日陪郡侯游贤山和眼听和尚韵》
澹澹秋林挂夕晖,红尘扫尽白云飞。 不嫌月到常开牖,一任风来自掩扉。
啸木山猿如唤梦,衔花石鹿总忘机。 何人参透其中味,野鹤舒翎天际归。
张培金:《三仙缸》
两山之中夹平石,石山流泉水色碧。 连生三窍圆而坚,口大如瓮深百尺。
桃花红映仙缸春,第一烹茶味更醇。 可惜品题无陆羽,年年只好待游人。
黄叶惊秋天宇净,澄波俯视开明镜。 一颗心珠月正中,三缸都有心珠印。
我于此间得佳趣,盈科而后递相注。 其去尤能作大观,飞落悬崖成瀑布。
雪龙冷抱玉壶清,泽腹初坚照日晶。 天巧非由人力作,万古寒冷冻不破。
张培中《秋日还家》
自客夷门变素衣,此身久与故乡违。
我行好似江南燕,不到清秋总不归。
张清运《溪塘晚步偶过田家闲话》
斜日已沉阁,余霞尚满天。 谁家数声笛,吹起一溪烟。
残暑退高树,野风生白莲。 农夫荷锄返,濯足弄清泉。
张培金《望山诗钞》自作小序云:
诗本性情,风人之旨远矣。三唐遂集大成,两宋各有家数类,皆自写其性情。
余命官磨蝎,五十未来,蓼辛荼苦,靡有蔗境。每所感触,辄发之声。
顾春鸟啼烟,秋虫吊月,都无得意鸣。今老且病,略次付梓,以志劳劳。
6、励志
中国自鸦片战 争以后,历经百年的外敌侵略,几代人深受灾难,几代人奋起救国。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世界的东方才见曙光。当大革命的浪潮席卷至信阳以后,该支张氏族人追逐时代浪潮,或持镰刀作枪,或投笔从戎,不惜流血牺牲。翻看该支宗谱和信阳县志,张氏族人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的还是党的初期领导人。烈士名录上,钟山埠有十多人,冯家庄亦有十多人。有的是大革命时期党员,早期武装“农民自卫军”的,有的是抗战时期新四军新五师的,也有解放战争时期野战军的。
张玉衡(1898-1935年),十五世,又名德铨,平桥区五里店乡郝堂村人。二十代初就读于信阳师范学校,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9月,是中共信阳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并被选为国民党县党部候补委员。1927年5月接任农工委员。在当时一片白色恐怖下,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到五里店,东双河,朱堂等地宣传,发动群众,支持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遭反动派通缉。1927年9月,上级党组织调他到汝南任县委书记。1928年冬又调辽中海州,台安一带搞地下活动,曾任吉林特支书记。1935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是年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时年37岁。
张裕生(1909-1941年),十五世,又名德充,浉河区谭家河灵官村张家湾人。14岁就读于信阳中学,1926年夏参加了周叙伦,王伯鲁创办的“青年暑期读书会”,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北伐军进驻谭家河,张裕生组织宣传队,办起“平民夜校”,组建“农民自卫军”。1927年春,十万农军围信阳,他随同李正中率农民自卫军千余人参战。1928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民赤卫队。1931年春,远赴黑龙江寻找北伐军中战友。“七 七”事变后回乡,组织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2月,组织起抗日队伍200多人,步枪100多支。8月,省委定名该支武装为“信南人民抗日自卫大队”,张裕生任大队长。12月编入信阳抗日挺进队第二大队第一支队。在王家岗,杨柳河等地打击日军多次进犯,保卫了四望山根据地。1940年元旦,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信应总队成立,张裕生任总队长,地委书记刘子厚任政委。他们粉碎了日军多次进犯,扩大了根据地。1941年秋病逝军营,时年32岁。
张瑞华(1905-1995年),女,敦字辈,十六世,聂荣臻元帅夫人,浉河区谭家河乡灵官村张家湾人。1924年秋考入省立信阳女子师范学校,在共产党员高警予,饶辉南的培养下,与危拱之,杨染香一起成立女师中共外围组织“耀芒社”。1926年10月在饶辉南带领下,与危拱之,杨染香一道赴武汉报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通过两轮考试,三人均被录取,成为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第一代女兵成员。1927年在武昌经饶辉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11日参加了广州起义。1927年12月中旬到达香港,被组织分配在广东省委机关做秘密交通工作。1928年4月在香港与聂荣臻结为夫妻。1930年春节后他们到达上海,1931年底聂荣臻抵达中央苏区,他们的分离长达5年,张瑞华在上海带着聂力做党的地下工作。1936年辗转到达黄土高原与聂相会。1937年1月进红军大学学习。1938年后在河北省委组织部,北方分局组织部,妇女委员会工作过。1943年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七大”会议上,张瑞华被选为代表,聂被选为中央委员。解放后,曾任中央组织部处长,1956年当选“八大”代表。1978年后任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十一届三中全会当选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91年担任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1995年2月23日逝世。张瑞华是信阳优秀的女儿,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奋斗了一生。建国后,她在生活上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传统,从不允许用汽车接送孩子上学,对聂力要求极其严格。去机关上下班,也是坐公共汽车。她对聂力说:“你爸爸的车,不该我们坐。我们坐上了,心里也不踏实。”从1946年起,聂荣臻张瑞华夫妇养育过叶挺将军的五个子女,周映渠烈士的3个子女,还有聂帅妹妹的3个孩子,皆视同己出。这些孩子从小就受到二位革命老人的教育和感染,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干事,稍有不慎,就会挨老人的批评。
7、家风
清河郡--世珂堂该支张姓有良好的家风。他们将其总结为: 爱国、敬祖、孝亲、睦族、友邻、庭训、立业。族谱上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