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信阳毛尖如何区别与挑选?
- 2019-11-25 07:45:00
- 老张家 原创
- 6021
好的 信阳毛尖如何区别
1、外形:不是内行单单从干茶外形判断一款茶叶是否是正宗信阳毛尖不可靠,如果不是很在行或没有可靠的进货的渠道,不要仅凭外形购买,一定要试品;
2、汤色:好的信阳毛尖可以是淡黄、黄绿、绿色,一般来说,明前茶比雨前茶还要偏黄一些,大山茶比小山茶要偏黄一些。一定要把这种黄和陈茶以及品质不好的茶的黄区别看;
3、滋味:好的毛尖要入口无苦涩或微苦涩,如果有苦涩的而入口很快化开也是好茶。茶汤在口中感觉越鲜爽越好,越细腻越好,回甘越绵长越强烈越好;
4、香气:信阳毛尖的香气要比较飘逸,似有似无的,要细细的感觉它的妙处。相反有些季节,比如春尾茶和白露茶香气很直接的很猛烈的信阳毛尖要综合滋味品评;
5、叶底:越细嫩的信阳毛尖越好,芽含量约多越好,芽越饱满越好,芽越短越整齐越好。叶底金黄色为上,绿色为中,叶底发红或有杂色为下。
好的信阳毛尖不能缺少必要因素
1、品种:原生种(旱茶)VS外来引进种
何谓真的信阳毛尖?按照现在的理解,在信阳茶区种植采摘的毛尖,就是信阳毛尖。
这里面实际上还有个品种的问题。传统的信阳毛尖品种是群体种,就是信阳的「土菜茶」茶树了,当地人称其为「旱茶」。旱茶好喝、耐泡,当年万国博览会信阳毛尖得金奖,就是「旱茶」。
但是旱茶有它的缺点,就是不够整齐好看,产量相对较低,毛毛(茶毫)也没那么多,后来在市场的需要下,引进了大白、乌牛早等品种,在产量、外形等方面契合了市场需求,多数茶农为了经济利益,改种外来种,所以现在市面上的纯旱茶相对较少,而引进品种比如白茶种(当地俗称“大白”)就比较多。
但老茶客都知道,旱茶种最耐泡、最好喝,味道最足。
2、时节:明前VS雨前VS春尾VS秋白露
按时节看茶,可以大致分为明前、雨前、春尾、夏茶、秋茶。对绿茶来讲,一般以明前(清明前)为最好,雨前(谷雨前)也不错,秋茶中的白露茶也可以,夏茶品质就比较弱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信阳属于江北产区。而明前、雨前的概念,其实更适用于江南产区。江北产区纬度高天气冷,清明后三五天的茶,从滋味上来说,也可以算作明前茶。反而太早的茶,味道不见得好,一般清明前后三五天的滋味达到巅峰。
3、海拔:大山茶VS小山茶VS台地茶
海拔,就是山头的高低,一般分为大山茶、小山茶、田改茶,有的还说分成台地茶、丘陵茶等,意思相近。大山,就是海拔高一点的山,根据信阳茶山的情况,个人觉得不妨以400米为界来区分大山小山。
老茶客都知道,大山茶比小山茶好喝。因为大山温度低、湿度大,更容易积累有机质,生态环境也更好。总之一句话,高山云雾出好茶。所以,也有人夸张地说:“宁喝大山叶,不喝小山芽”。
4、产区:南山VS西山VS东五县
在讲产区之前,先说一下外地茶冒充信阳茶的问题,这是典型的“李鬼”,自然不在讨论之列。
信阳茶产区里,大概可以分为西山产区、南山产区和东五县产区。其中,前两者算是核心产区,但并非说东五县的茶就不好,我们往往能喝到非常不错的东五县的茶。
西山产区,大多数茶的特征就是浑汤;而南山产区,多数更愿意做清汤。有清浑之别,主要是揉捻和茶种的因素使然。
那么,浑汤好还是清汤好?各有各的爱,不分伯仲。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能以汤浑作为确定毛尖品质的标准,实际上传统的毛尖并非浑汤,清汤茶的品质丝毫不输浑汤茶,相反也有不少老茶客认为清汤毛尖品质更高。
5、成分:纯芽VS一芽一叶VS一芽两叶
茶是纯芽、还是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等等。身边的朋友中,误解是最大的,应该就是对成分的认识了。很多人就认为纯芽茶就最好,然后就是一芽一叶,再后是一芽两叶。
信阳毛尖国家标准里,最高档次的“珍品”,其次是“特级”“一级”。对茶叶的成分是这样规定的:
珍品:85%以上为单芽,其余为一芽一叶初展,春采。
特级:85%以上为一芽一叶初展,其余为一芽一叶,春采。
一级:70%以上为一芽一叶,其余为一芽二叶初展,春采。
不难看出,即使是最高档次的“珍品”,也不是所谓纯芽。那为什么现在追捧纯芽呢?我用一句话说,都是市场使然。
买茶的认为不买纯芽就不高档,送礼不给力,纯芽多好看。茶商呢,也往这方便引导,以便卖出个好价钱,因为纯芽的溢价空间肯定要高得多。
实际上纯芽真的好喝吗?有人说,就是好喝,青青甜甜的,我们不反对这种观点。但是不难发现,常喝茶的,很少有人成天喝纯芽。这不是贵不贵的问题,而是纯芽茶相对来说味道还是略显不足,滋味不够丰富,喝着不过瘾、不抓口。
所以,无论是自饮还是送礼,芽叶就行。当然,如果送礼的对象本身就是个“外貌协会”,那就送纯芽好了,反正送礼嘛,就图对方高兴,没有绝对的真理。
6、工艺:机器茶VS手工茶
同样的茶做出来不同的口感和外形,这都是后期工艺的效果。同样的鲜叶,炒制工艺可以提升它的品质,也可以弥补它的不足。如果说鲜叶带有土壤的温度,那么工艺这一关,就是增加了手掌的温度。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