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的发祥地鸡公山
- 2016-09-02 23:30:00
- 老张家 原创
- 9340
一、信阳茶与鸡公山有着深厚密切的渊源
1、《唐地理志》载:“义阳(信阳古称)土贡品有茶。”距今已有1300余年。
2、唐陆羽著有《茶经》第八章“茶之出”指出:淮南以光州上(原注:生光山县黄头岗者与陕州同)义阳郡、舒州次(原注:生义阳钟山县与襄州同)唐朝时钟山县包括灵山、鸡公山、李家寨、广水、应山一带。当时义阳郡岭罗山、信阳。
3、苏东坡称:“淮南茶、信阳第一。”
4、《信阳县志》《重修信阳县》特别点出:“柳林大茶沟、中茶沟、小茶沟等处尚有唐宋遗株“(古时鸡公山大茶沟、中茶沟、小茶沟为柳林所辖)。
5、鸡公山茶沟,以茶驰名,以茶味地名,载入史册:“如大茶沟、中茶沟、小茶沟、茶冲口、茶坊、茶坡等。并且印入舆地志和50000:1的地图。大、中、小茶沟分别为8、5、4公里。茶沟分布在海拔300—500米的山坡上。中茶沟西端称为茶冲口。从李家寨南侧入大茶沟的岔道口称为大茶沟口。
从上述典籍中可以看出“贡茶”就出在鸡公山茶沟。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而成为土贡品。
二、考察纪实:经鉴定证实鸡公山是信阳茶的发祥地。
①2008年7月21日,鸡公山风景区资源调查组进入茶沟调查。在旗杆石南湾湖靠公路西侧山坡,距公路200米,坡度50度,坡向西北,发现古茶树,最大一株根围94厘米,直径30厘米,树高4米,5杈萌生,树龄500年以上。经林业专家、高工王道普查对《中国植物图鉴》为铃木茶。附近村叟称之:“三棱茶“、”神仙茶“(因能治小病故称)。从此,古茶露芳容。
②2009年4月全国进行第三次文物普查,又在鸡公山大茶沟大滴水上沿清凉寺发现一株古茶树,亦为铃木茶。茶树在海拔700米,离地20米。根围88厘米,直径28厘米,树高5米。
在信阳市政府的关怀下,信阳市文物局委托河南省科技产品质量监督站材料院院长朱延林和该站检测专家钱世江等人亲临鸡公山古茶现场查看原株。钻取生长年轮进行树龄鉴定,对生长锥样品分段、软化、切片,在电子显微镜下测定。树龄在400—500年之间。这是在明代时期被砍伐后的萌生枝,之前又有多少年?这正好吻合典籍中记载的唐宋遗株。
从上述历史记载和现代手段检测,可以认定鸡公山为唐。甚至唐朝以前的古茶区。唐土贡品为铃木茶,值得信赖。
2009年8月10日,信阳日报把新发现的古茶称为:“信阳首次发现古茶树,对研究我国茶区分布,茶叶生产、传播、和信阳茶的历史渊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学术价值。是信阳茶有就发展史的活化石,为打造信阳·中国茶都文化品牌提供了新的实物佐证。”而后《中国环球旅游报》以“ 信阳毛尖活化石”为副标题:“鸡公山古茶树”为醒目标题向世界报道。
三、信阳毛尖与鸡公山的关系
信阳毛尖是义阳古茶的升级换代产品。信阳茶,始于东周,盛于唐宋,衰于明清。明末,茶税重、茶价低,加之兵灾匪祸,茶园荒芜,茶树被砍伐殆尽。
清末,鸡公山景区甘家冲秀才甘以敬,字周原(1865—1915),受康梁变法维新的影响,鼓动绅商和知识分子兴办实业。1902年,他三十七八岁的时候,从湖北咸宁,安徽六安麻埠购买茶籽,在雷震山北坡开荒种茶30亩。1903年成立了元贡茶社。这是信阳有史以来第一个茶叶生产组织。甘以敬又鼓动他的亲朋好友、上任和信阳商会会长王子漠(秀才)集资入股,每股5串,操办茶场。1910年从杭州买来茶籽在车云山植茶80亩,1911年在甘家冲,1912年在东双河,1913年在谭家河,1915年在浉河港,1919年在黄龙寺,如火如荼地大办茶园。1915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依据多得金奖,击败了印度。由于战乱和军阀混战,茶叶在世界销售方面占得份额很低。
甘以敬创建了信阳首个茶社。他推举王子漠为社长。他的创业精神和高峰亮洁的品德,信阳人民永远怀念他。信阳人民政府在浉河岸边,彩虹桥“茶之韵”公园为他树立一个铜像,让他的精神永驻青春。
《元贞茶社》是晚清儒生甘以敬,信阳李家寨人氏,受康梁影响,为振兴实业,办茶店,开书肆,拓荒植茶。光绪二十九年于信阳震雷创《元贞茶社》,此乃华夏第一茶社也。
四、为什么信阳茶(含鸡公山区域的茶)历为优质茶?
信阳茶历为优质茶与土质、气候环境有巨大关系。
①土壤。茶圣陆羽在他著的《茶经》中“茶之源”指出:“其地,上着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着生黄土。土壤决定茶质的优劣。鸡公山周围400平方公里全为花岗岩体,上层为风华栎石,适宜茶树肉质根汲取营养。按陆羽对土壤的定义,栎壤可培育中等茶。
②气候,茶味半荫植物,陆羽在《茶经》中指出:“阳崖荫林。”出好茶,意为即有阳光,又有林木掩盖,才适合茶树生长。众多典籍记载;“高山云雾出好茶,鸡公山雨水充沛,平均年降水为1346.9毫米,44%集中在6、7、8三个月,如果加上雾日和4/5月份降水,60%以上天气雨雾濛濛,气候又为优质茶增添了先天条件。
③ 环境。鸡公山和豫南地区,林木茂盛,长期的枯枝落叶,积累了丰厚的腐殖土层。为茶树生长提供优质肥料,加上栎壤。气候使茶树的生长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从茶圣著述中得出结论:同一品种,植入不同的土壤,在不同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其质量和品位各有不同。信阳茶古为贡品,今为中国十大名茶,是土壤、气候、环境所决定的。
五、 茶何时传入鸡公山区?
史载:“茶源于云贵高原,西周入豫,东周入淮。西周(公元前11实际—公元前770年,都城在陕西岐山附近)。东周(公元前770—前256年,都城在河南洛邑(洛阳),约有2700多年的历史。
入淮,指从淮源(距信阳不足一百公里)向东延伸至大别山一带。鸡公山茶沟是属于早期植茶区域。具体年代失考。但鸡公山茶沟至今仍有唐宋遗株来看,历史悠久。经过漫长的悠悠岁月,逐步形成信阳茶的特质,有人把鸡公山唐宋遗株称为信阳茶的“活化石”,并不过分。
茶的传播渠道有二:①自然传播,鸟、兽、风。②人为传播:道徒、僧人参禅打坐,产生困意,靠茶提神,因此人工传播多从寺庙植茶开始。鸡公山景区的灵山寺,龙泉寺是唐宋遗株的古寺,其植茶历史呀较早。路线:①沿云贵高原山脊,经川陕脉向东延伸,即大巴山—秦岭—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入皖。②水路,从云贵高原,沿金沙江(长江上游)—进入沿长江地区,一直传播到苏、浙、闽。因秦岭高峻,加之气候不适,不宜生长。从秦岭折南,顺汉水至襄樊和义阳。由于天时地利,义阳发展为古今名茶区。这个插曲以鸡公山茶沟为起始点。
从以上所讲事实可以得出结论:信阳茶与鸡公山有着深厚密切的渊源。古代义阳土贡品源于鸡公山。古茶树为信阳毛尖活化石。鸡公山是信阳茶的发祥地,约有2700年的历史。